2003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明示:硒能降低患癌風險,可在人體內產生抗癌作用。
在中國,“硒有防癌抗癌的作用”已被寫入化學教科書(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第96頁)以及高等院校醫(yī)藥教材的“硒能抑制癌細胞生長以及DNA、RNA和蛋白質合成,抑制癌基因轉錄,干擾致癌物質代謝”(微量元素與人體健康第262頁)。
美國亞利桑那癌癥研究中心對1321個癌癥患者進行了長達13年的補硒雙盲干預實驗,實驗結果顯示,每天補硒200微克,總癌發(fā)生率下降37%、總癌死亡率下降50%。其中,前列腺癌、直腸癌、肺癌的防治效果十分明顯,發(fā)生率分別下降了63%、58%、46%。這項研究被稱為“硒防癌里程碑”研究。
我國科研人員曾對203例癌癥患者和40例健康對照組的血硒進行分析研究,結果顯示,不同類別癌癥的患者體內血硒水平都顯著低于健康組,且隨著病情惡化,患者的血硒水平有進一步降低的趨勢,低硒或是所有癌癥患者的固有特性。
醫(yī)學地理學研究也證實,癌癥的發(fā)病率和死亡率與硒的地理分布呈負相關。低硒地區(qū)癌癥的發(fā)病率及死亡率較高,癌癥患者體內硒水平均低于較正常人,特別是皮膚癌、食管癌和胃腸癌患者更為明顯。
腫瘤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是比較突出的現(xiàn)象,同時免疫力下降也是腫瘤發(fā)生、發(fā)展的重要的因素之一,而抗腫瘤免疫主要是細胞免疫,因此提高機體的細胞免疫功能十分重要。研究表明,硒顯著地影響免疫系統(tǒng)所包含的全部的三種調節(jié)機制,即細胞免疫、體液免疫和非特異免疫。硒還能促進淋巴細胞產生抗體,使血液免疫球蛋白水平增高或維持正常,因此臨床中給腫瘤患者適量補硒,可有效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功能,增強機體防癌和抗癌能力。
人體在各種生命活動中,會產生大量有害自由基。自由基攻擊細胞膜的脂質結構,形成脂質過氧化物,并產生最終產物丙二醛——一種致癌性物質。硒是強抗氧化劑,能清除自由基,保護細胞膜在結構和功能上的完整性。
硒增高癌細胞中環(huán)腺苷酸的水平,形成抑制癌細胞分裂和增殖的內環(huán)境,起到抑制腫瘤細胞DNA、RNA及蛋白質合成,使腫瘤細胞在體內增殖能力減弱、控制腫瘤細胞生長分化的作用,從而達到抑殺癌細胞的目的。
腫瘤轉移和生長,依賴于自身建立血管系統(tǒng)。硒對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有促進作用,營造抗“腫瘤新生血管”形成的環(huán)境,從而抑制“腫瘤新生血管網(wǎng)”的形成與發(fā)展。由于腫瘤得不到營養(yǎng)來源,會逐漸枯萎、消亡。同時由于切斷了腫瘤的代謝渠道,腫瘤組織自身廢物不能排出,腫瘤逐漸變性壞死,其機制可形象地比喻為“斷敵糧草”。
硒不僅能有效預防腫瘤,還能夠在腫瘤的放化療過程中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。首先,補硒可以提高放化療患者機體的免疫力。這不僅使患者有足夠能力順利完成放化療,且也有利于腫瘤患者盡快康復,有預防腫瘤轉移與復發(fā)的作用。其次,補硒可以減少放化療的毒副反應,諸如:惡心、嘔吐、胃腸功能紊亂,食欲減退、嚴重脫發(fā)等等,還可減輕化療引起的白細胞的下降程度。最后,補硒能預防放化療時出現(xiàn)耐藥性。因長期的放化療,腫瘤細胞容易產生耐藥性。當腫瘤細胞受到放化療攻擊時,一部分腫瘤細胞死亡,一部分逃脫了死亡,并在細胞內建立了抵御放化療的強大工事,使再次放化療的效果明顯下降。而在化療的同時補硒,可以顯著降低腫瘤細胞對化療的耐藥性,使腫瘤細胞始終對化療保持敏感,易于治療。1873年世界衛(wèi)生組織宣布: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,硒與癌癥的發(fā)生密切相關。2003年,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(FDA)確認硒是抑癌劑。
生活中,硒的主要來源就是食物:蛋類、肉類、谷類、蔬菜等,但是對于癌癥患者來說,食物補硒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身體所需,需要額外強化補硒,才能在滿足人體所需的情況下,去抵抗癌細胞。